DB5305∕T 182-2024 番茄潜叶蛾物理防治技术规程(保山市)

ID

A6327EFF4CCC43368FC48518497E1200

文件大小(MB)

0.2

页数:

7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CCS B 16 DB5305,保山市地方标准,DB 5305/ T 182—2024,番茄潜叶蛾物理防治技术规程,2024 -09 -10 发布2024 -12 -10 实施,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5/ T 182—2024,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保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植保植检站、保山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隆阳区蒲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谢显彪、赵国安、孟继枝、杨园耘、许金波、杨祚斌、丁春华、王振勇、姜吉,维、陈星建、鲁凤书、冯永保、杨从教、姚燕丽、朱富仙、胡春亮、杨丽萍、沈云峰,DB5305/T 182—2024,1,番茄潜叶蛾物理防治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保山市番茄潜叶蛾物理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灯光诱捕防治、诱虫板诱杀防治、诱,捕器诱捕防治、迷向干扰防治、防虫网阻隔防治、智能测报设备引诱防治、防治时期、防控档案及记录,等,本文件适用于番茄潜叶蛾的物理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4689.2 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GB/T 24689.4 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DB53/T 1228 番茄潜叶蛾防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番茄潜叶蛾,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又名番茄潜麦蛾,番茄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源产于南美洲的秘鲁,是茄科作物上重要的入侵性害虫,3.2,船型诱捕器,也称翅膀型诱捕器,由船型盖板、诱芯柄、诱芯、悬挂架、粘虫板、悬挂线构成的一种诱捕器,3.3,三角型诱捕器,由三角型诱框架、诱芯、粘虫板、悬挂线构成的一种诱捕器,3.4,迷向干扰防治,利用性信息素干扰阻断昆虫间的信息交流和雌雄虫交配的防治方法,4 灯光诱捕防治,DB5305/T 182—2024,2,4.1 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 的规定,频振式杀虫灯使用方法符合DB53/T 1228 的规定,4.2 每2 hm2~4 hm2设置1 盏频振式或太阳能杀虫灯,4.3 储虫箱每30 d 清理1 次,4.4 杀虫灯每6 个月检查维护1 次,4.5 灯管每年更换1 次,5 诱虫板诱杀防治,5.1 诱虫板应符合GB/T 24689.4 规定,5.2 每1 hm2 放置300~600 片诱虫板,每片诱虫板间隔3 m~5 m,5.3 诱虫板挂于距离地面约0.4 m~1.2 m。诱虫板主要选择蓝色、绿色,5.4 诱虫板每7 d 更换1 次,6 诱捕器诱捕防治,6.1 专用诱捕器防治,6.1.1 每1 hm2 放置45~75 个专用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隔15 m~20 m,6.1.2 船型诱捕器挂于距离地面约0.4 m~1.2 m,三角型诱捕器直接放置于地面,6.1.3 诱捕器外观选择蓝色、绿色、黄色,6.1.4 诱芯每45 d~60 d 更换1 次,诱捕器内的诱虫板每7 d 更换1 次,6.2 水盆诱捕器防治,6.2.1 水盆放在地面上,选择直径25 ㎝~30 ㎝红色塑料盆,6.2.2 在水盆底座上粘放1 片蓝板或绿板、黄板,加满清水,6.2.3 在水中加5~10 滴洗涤剂,6.2.4 诱芯用铁丝固定在中点,悬挂在水盆上方直径处,诱芯距水面0.5 ㎝~1.0 ㎝,6.2.5 每1 hm2 放置45~75 个水盆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隔15 m~20 m,6.2.6 诱芯每45 d~60 d 更换1 次,洗涤剂水每7 d 更换1 次,7 迷向干扰防治,7.1 迷向管(丝)干扰防治,7.1.1 每1 hm2 放置600~900 枚迷向管(丝),每根迷向管(丝)间隔3 m~5 m 左右,7.1.2 悬挂(缠绕)高度距离地面约0.4 m~1.2 m,随机错落放置在植株上,7.1.3 迷向管(丝)每60 d~90 d 更换1 次,7.2 喷雾释放器干扰防治,7.2.1 露地作物,7.2.1.1 每0.2 hm2 放置1 个喷雾释放器,7.2.1.2 喷雾器离地面50 cm 以下,7.2.1.3 设置自动释放喷雾时间,每天21:00 至翌日9:00;每5 min~6 min 喷雾1 次,DB5305/T 182—2024,3,7.2.1.4 喷雾释放器性信息素每90 d~120 d 更换1 次,7.2.2 大棚作物,7.2.2.1 每0.2 hm2 放置2 个、或每个大棚放置1 个喷雾释放器,7.2.2.2 喷雾器离地面50 cm 以下,7.2.2.3 设置自动释放喷雾时间,每天3:00 至9:00;每5 min~6 min 喷雾1 次,7.2.2.4 喷雾释放器性信息素每150 d~ 180 d 更换1 次,8 防虫网阻隔防治,可采用40~60目的防虫网进行阻隔,9 智能测报设备引诱防治,9.1 在周年发生区放置番茄潜叶蛾性诱智能测报设备防治,9.2 性诱芯每30 d~45 d 更换1 次,10 防治时期,全生育期。以幼苗移栽期或成虫初发期防治效果最佳,11 防控档案及记录,记录、整理番茄潜叶蛾发生与物理防治过程中的各类信息……

……